保卫处
当前位置: 首页 > 警示专栏 > 正文

电信诈骗典型案例及安全提示

2019年09月20日  阅读量:

(1)朋友圈中的诈骗  

邓女士看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有人在积攒,只要积攒到28个,就能儿童推车,积攒58个以上就能获得儿童豪华遥控跑车一辆。这么诱人的积攒活动邓女士想也没想就转发到朋友圈求赞了,没几个小时邓女士这条朋友圈就得到了上百个赞。随后对方谎称扫码登记一下云云,一步步掉进对方圈套。就这样,给对方发了三次截图后,连续收到了三张微信支付凭证,每一笔的付款金额都是是999元,合计2997元。  

提示:在这个案例中,邓女士发送给对方的截图就是自己的付款码。付款码相当于“银行卡”+“密码”,平时自己使用时这种方式是安全的,但是只要将截图发送给别人,那么久相当于将“银行卡”+“密码”送给他人。  

另外,QQ群、微信朋友圈中以“刷信誉”、“积点赞”做幌子行骗的案例屡见不鲜,骗子就是利用受害者急于赚钱和贪图便宜的心理,使其掉入诈骗的陷阱。  

(2)发送短信诈骗  

2016年2月,戴小姐收到一条“95588”发来的短信,提醒她进行手机银行更新。戴小姐点击短信内链接,跳转的页面也和真的工商银行网银页面十分相似。戴小姐随即按照要求输入卡号、密码还有验证码,最终卡内近20万余额被分三次转走。  

提示:钓鱼网站是骗子最常用的诈骗手段之一,诈骗分子通常通过在短信内嵌入钓鱼链接的形式,诱导用户进行点击。这类网站一般会仿冒银行网站、通信网站等,其外观与正版网站极为相似,迷惑性极高,因此成功率也极高。  

(3)回复“退订”短信诈骗  

2016年4月,北京一女子收到一条1065800发来的短信杂志,女子在回复退订短信后,损失了全部财产。  

提示:在此案例中,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事先通过各种渠道被泄漏,掌握信息的骗子通过登录机主的网上营业厅提交订阅申请,之后利用机主着急退订的心理,紧接着发来钓鱼短信,诱使机主回复“取消验证码”,套取了系统下发给用户的真实的验证码。之后又申请了换卡,进而确认验证码换卡成功,而后再发生更为严重的网银资产的盗取。  

(4)冒充公务人员诈骗  

今年8月,深圳一位78岁独居老人接到电话得知其“名下有一个包裹涉嫌走私”,随即另一个诈骗电话自称“上海市公安局”与受害人取得联系,通知受害人立即将其名下的银行卡开通网银转账,接受安全检查,老人随后在诈骗分子的“帮助”下被骗1156万元。  

提示:独居老人是诈骗分子重点侵害对象,诈骗分子通常利用其对外信息不通畅和“不安、恐惧”的心理实施诈骗。受害者出于恐慌不安的心理,以及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力而极易被骗。  

包括公检法机关在内的任何单位都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提到“安全账户”一定是电信网络诈骗。同时,要确定对方单位的真实性,需要拨打有关单位的客服电话或者对外电话,而不是由对方进行转接,也不能凭借对方号码显示的是该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就简单确定,因为在此类诈骗中,犯罪分子经常使用改号软件,将自己的号码显示为银行、银联或者公检法机关的对外办公电话。  

上一条:大学生被骗案例
下一条:留神你的自行车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邮电大学保卫处(武装部) 技术支持:西安泽瑞通信有限公司